國內外跨域觀點

全球國家間的競爭,其實就是城市的競爭,而國際化大都會區的存在,是所有先進國家所必具備的條件。在另外一方面,區域經濟的整合已經如火如荼在歐洲、美洲及東南亞地區進行中。臺灣必須跟上這個趨勢。建立一個有組織、有系統的因應機制,來面對快速變化。

北臺區域發展的推動,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成形。北臺八縣市包括宜蘭縣、基隆市、新北市、臺北市、桃園市、新竹縣、新竹市及苗栗縣。八縣市約人口一千萬,佔全台灣人口比例47%,現在仍在持續成長中。八縣市營利事業銷售額佔全台灣64%。以全球角度來看,已經是具有相當規模的經濟區域,就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,北臺灣區域整合,確有其必要。

結合北臺八縣市政府所組成的「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」,自2005年11月成立以來,北臺各縣市已陸續就休閒遊憩、交通運輸、產業發展、環境資源、防災治安、文化教育、健康社福、原住民客家族群與新移民等八大議題展開「地方與地方」的對話與合作。三年多來,各縣市在此平台上,各盡所能,相互交流,分享經驗與資源,成果斐然,對推動臺灣的區域整合形成很好的試金石。

臺灣目前面對的,是來自全球的競爭,在國際性整合之前,國內區域性整合自有其必要性。北臺八縣市區域合作不是在搞小圈圈,整合的目的在於,透過平台讓區域間資源共享、經驗共享、強化彼此競爭力,進而提升國家總體競爭力。如果北臺成功了,將可以成為台灣其他區域合作的示範,在強化國家整體競爭力與競爭優勢後,足以與其他如韓國、大陸與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之城市競爭。

區域合作城市必須有角色定位、國際分工,除了人口外,還要有完整的海空港運輸設備,臺灣目前沒有一個個別縣市有這樣的條件,要形成競爭力更是一大難題。縣市合作的基礎在於有效運用資源,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,但卻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區域整合必然涉及相關法令及政治因素,但畢竟還是應該尊重區域規劃的專業。目前臺灣的行政區劃大致沿襲自日據時代,已經超過60年以上,面對新的競爭時代,尤其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,的確應該思考如何因應。不可諱言,臺灣長期以來縣市合作,經常受到政治性問題干擾,無法有效合作共謀解決之道。因此,北臺區域合作推動的目標,是希望維持在非政治性的民生經濟議題,如此才能讓跨縣市合作機制,可長可久。在這一方面,中央政府的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
北臺灣都會區域與城市的特質,為臺灣在當今全球化的政經環境裡,找到了新位置:以基隆為港、臺北為貿易資訊中心、桃園為運籌中心、新竹為科技中心,而以宜蘭、苗栗為特色產業生活圈;這樣的整體特性已然成形,應掌握機會,進一步將其中的分工特質與文化特色充分整合、利用,那麼北臺區域發展合作所帶動的城市競爭力,是非常令人期待的。

北臺八縣市跨域合作目前需要中央與地方的整合,達到分權負責、分工負責。中央政府再有能力,還是需要地方政府共同支持,才能完整建設,因此,中央分權、分工,讓縣市有誘因、讓區域有動力,中央與地方齊心並進,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經濟,才能安然度過不景氣的危機,唯有經濟好轉,臺灣人民才會有尊嚴。

縣市整合,應該以全國整體的角度思考,互信、合作,避免本位主義的狹隘心態,才能為台灣找到更好的出路。「不管誰當家,百姓必須是最大贏家」,這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必須存有的堅定信念,讓八縣市的合作,發揮出最大的力量,也是中央與地方政府,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與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