業界觀點

區域整合靠決心.不應畫地自限 – 台灣高鐵執行長 歐晉德

ou-chin-der

臺灣高鐵執行長‧歐晉德 【專訪:秦蕙媛】

區域發展就是空間發展,不論是市政建設或國家建設,都是運用國土資源。區域要永續發展,除了國土資源有效開發與利用之外,也必須落實國土整治與保護,藉由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,提高競爭力、讓產業發展。區域要達到永續發展,對於人的問題、資源的問題以及交通問題,是絕對不可忽視的。

 

區域發展絕對必要‧國土資源有效運用

大家常在說北臺灣,在討論北臺灣之前,我覺得應該先把眼光放在亞洲區域,未來臺灣要面對的挑戰有那些?一個政策從計劃、施工到實行產生成效,至少要將近20到30年的時間,30年後,臺灣是什麼樣的狀況?將面臨多少國際城市的競爭?

聯合國預測,2015年在亞洲地區,會有35個超過1000萬人口的都市,臺北市目前人口200多萬,要如何跟日本東京、大陸上海或廈門競爭?納入北臺八縣市後,人口才超過1000萬,包括水資源、人力資源、土地資源,甚至遊憩資源才能相互支援,就此可以看出,區域發展是絕對必要。

我認為,政府在進行行政區劃分與都市規劃時,應該要讓國土資源有效運用、合理分配,不要讓每個城市都那麼擁擠。區域規劃時,首要必須考慮的,是如何引導產業區位重新配置,達到擴散而非集中的目標。我認為,產業需要人力,人力的引導就必須倚靠完整的交通網絡。

區域規劃時必須考慮的次要問題,是防災跟公害防治系統必須重新建構,要給人民能夠在區域中安居樂業的環境,透過提高基礎建設的方式,提升區域內的生活品質,也可以避免人口高度集中在都市。
國家責任‧清楚告訴人民願景
國家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告訴民眾,「我的願景是什麼?」政策執行後會為社會帶來什麼改變?政府必須有策略,排出優先順序,再找出發展跟資源上的限制。民眾也有民眾應該背負的責任。我想,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公平的機制,建立起遊戲規則後,大家相互配合就能永續發展。

在區域規劃與合作的過程中,我們必須瞭解,不可能每個城市都發展成像臺北市一樣。北臺八縣市必須有共識,建立起區域發展機制,當交通越來越方便的時候,城市應該發展自己的特色,如果從臺北到高雄,每個城市長得都一樣,那實在是非常枯燥、非常沒有智慧的事情。我認為民主機制有他的好處,各縣市都可以讓大家看到他們想要開創出來的成果,而這個成果,其實就是特色的展現,交通的便捷,也會導向都市朝特色化發展。

 

北臺未來‧唯有合作

北臺八縣市未來最重要的還是合作。八個縣市應該要有一個良好的運作機制,大家坐下來好好地談,那些地方需要相互支援、配合。有時候,企圖也是一種資源。縣市間必須自動產生合作機制,不要有排他性、不要主觀地認為別人給你的一定是污染、一定是不好的。在水資源、土地資源上,北臺八縣市其實都可以產生既合作、又可以相互調配的機制。

目前在北臺八縣市,合作機制系統不完整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行政區劃分;而行政區劃分又涉及行政管轄權。所以我認為,八縣市應該從更高的層次去看問題,追求目標必須達到雙贏。我常覺得,臺灣其實很小,當外部在跟你競爭的時候,你要怎麼跟人競爭?拿什麼條件跟人競爭?自己還越劃越小,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情。
交通便利‧國土規劃的重要工具
在區域合作過程中,交通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。以高鐵為例,營運至今載運量已達4千多萬人次,它帶來的是交通與生活的便利,當便利性產生,人的生活圈已無形中擴大,就無需四處遷移,一日生活圈的模式就此而生。當然,高鐵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,卻是國土規劃中,非常重要的工具。在高鐵之外,再加上其他交通運輸的連結,必須達到無縫接軌。

以大臺北地區來說,我常在思考松山機場的存廢問題,儘管北臺灣的人有時需要飛機到東部或離島地區,但並不代表飛機場就一定要在臺北市區中。如果機場捷運能夠縮短時間,為什麼不能有效運用桃園機場?如果在松山跟桃園機場之間沒有聯繫管道,毫無疑問的是需要兩座機場;但在北臺灣的大面積中,真的需要兩座機場嗎?兩座機場代表的是,必須有兩組人力、兩套設備。但我們回頭想一想,如果要談國家競爭力、都市競爭力,不是應該讓人員更有效運用嗎?

如果政府能夠建立起非常完整的交通系統,為什麼不能思考,讓松山機場發揮其他的功能,把過去所有限制都打開,臺北市可以重新規劃使用的土地有多少!

我最近常在思考,機場線有沒有必要在市中心再設立一個Check-in櫃台,只是為了方便運送行李?松山機場跟桃園機場的距離其實非常近,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運送行李?我們為了國際競爭,在都市內做這一套設施,但是要有多少航空公司,必須設置兩套人力、設備、安全防護措施?在人事及成本開銷上,會增加多少?未來還會有競爭力嗎?從其他國家的例子可以看到,過去日本有,但因為經營困難而選擇放棄,馬來西亞也快做不下去。我們決定這樣做是不是正確?在談國際競爭力的同時,我認為思考必須再周全一點。

 

山水無法移動‧人可以移動

我支持桃園航空城的構想,但必須要有產業引導,那些產業適合在航空城裡發展?一定是要走向生產時效快速的產業,能夠因應社會變化、爭取時效,又能立刻讓產業價值提高。此外,對在航空城裡工作的人民,他們的食衣住行育樂,都必須兼顧。我的觀念是,我們無法移動山水,但可以讓人移動,倚靠的還是交通網。

很多人常常會抱怨,說臺灣的觀光設施做得不好,不好的原因是什麼?旅客不多是因為交通不便,但如果把交通連結起來,政府再有步驟、有耐性地去投資、提升環境品質,商家自然會改善自己的競爭條件,旅客在這樣的條件下,自然會源源不斷。

我認為,國家主政者必須看到這些問題。政府要能夠主動改善水質,提供水源;要能夠主動解決交通問題,建立交通網絡;要能夠主動進行公共設施的改善:在這些條件都建構起來後,要進一步要求業者,做好品質與服務。也就是說,政府讓業者有立基,業者有財富來源,他就會做改善,政府就可以要求,否則民眾為生存就會自己找路,甚至鑽違法漏洞、破壞環境。

 

區域政府統籌合作‧勿畫地自限

北臺八縣市未來在合作機制上會有什麼樣的調整或位階提升?我覺得,那都是思想上的重新整理。甚至可以把臺灣變成三級政府。中央政府是第一級、區域政府是第二級、地方政府是第三級,區域政府負責統籌該區、分配預算,所有地方合作事項,都由區域政府負責,自治事項仍由地方政府執行。

我認為,任何事情要做得成,權力、財力跟人力,是一樣也不能少。縣市之間的協調,難以避免的是每個人都會有本位心態,都覺得我跟你一樣大、我跟你一般高,都認為自己應該優先,這時候,就必須有一個機制存在。

我常常在想,我們眼看著時機一天一天的過去,要怎麼跟外部城市、國際競爭?如果再畫地自限,各自爭奪,最後的結果,就是兩敗俱傷。所以,其實任何機制都一樣,看的只是有沒有決心而已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