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人很早就知道,整合不能從政治下手,談軟的,最切身與最瑣碎、邊緣的議題先談,最後一定會趨向政治的統合。
【專訪:秦蕙媛、施聖亭、劉淑婉】
歐盟經驗,從文化整合開始
歐洲人比我們更老練,沒有地震颱風,非常富裕,沒有天災只有人禍。內戰不斷,歐洲人很早就知道,整合不能從政治下手,政治總是要赤裸裸地去爭奪,是最敏感,會挑動人最不舒服的神經。設立機構是不對的,因為涉及政治。歐盟最早是鋼鐵同盟,是屬於經濟議題,文化跟經濟議題設立機構都沒有問題,就可以設立公司要水到渠成之時再談政治,把政治放在第一議題或是議事桌上的主要議題,就會談不下去。
整合要先談軟的,最切身與最瑣碎、邊緣的議題先談,最後一定會趨向政治的統合。因為官僚一定是保守的鐵板一塊,一定是各自為政保護自己利益,最好是人民去推動官僚。在民主時代,人民的力量是最後才要發揮出來。如果沒有喚醒人民,永遠不可能改變官僚。當官僚體驗到逆流而行一定會被淹沒,那時候也不需要人民去說服他了
歐洲經驗最大的示範,就是找最沒有爭議的先做、切身有關、可以做的先做,但千萬別提政治。只要有爭議就放棄,比如英國說不要加入歐元,那就談其他議題。反觀台灣,經常是把政治跟行政效率放第一,這部分談不下去,很多工作就無法推動,導致因為行政改革沒做好,所以什麼也都沒有做成。
北台應先談文化,再談設立機構
歐洲文化首都於1983年由希臘文化部長倡議,歐洲要朝向整合但彼此不了解或刻板印象,讓大家輪流去辦文化首都,進而認識其他國家,剛開始以各國首都為主。但在亞洲來說,首都又涉及政治,太過敏感,對亞洲來說,首都就是政治,就算把他國經驗移植,卻無法實現是因為無法擺脫政治。
許多事務的推動不能急著要很快就解決,超快進度根本無效。現在這個時刻是最糟的時候,是經濟最不好的時候,就應該去做行政革新、去做行政疆界重劃,現在應該好好去做一些事情。例如三都十五縣就可以做。作一些人民不是看不到,而是能夠更進一步感受跟被感動的事,應該做的是會讓事情變更好,會讓人民看到願景、有覺得向前的事。
今年底有選舉,現在人家會覺得你現在去做行政改革是很奇怪的事,郝常說別人都看不到他做的事,但看是非常具象的字眼,應該是說
北臺是文化共同體
我建議未來北臺可做文化宣言。
北台在歷史上因為地緣相互影響關係,是文化共同體,與中南部是不同的,可以輪流舉辦北台的文化城市,這些城市與世界歷史的聯結,並呼籲亞洲應認真考慮文化的多樣性,亞洲本來就是一個多樣的地方,2009年來準備三年之後,讓北台在2012年做為第一個亞洲文化城市的示範。之後請誰接棒。
有了願景才不會炒冷飯,不要去想政治。
‘
你去歐洲隨便問一個人,他可能會告訴你,他是德國人,也是斯圖加克人,也是歐洲人。但任何一個台灣人,可能會說是台北人,台灣人或中國人,很少人會說自己是亞洲人。多半是台灣人對亞洲認識, 遠低於對美國跟歐洲的認識。
歐洲就是懂尊重、瞭解彼此的差異,彼此認識瞭解彼此的好處,和平共處,沒有大欺小、強凌弱的狀態,這才是和平的基礎,所以做文化多樣性公約。
比如臺灣竹南跟新竹關係密切,竹南在行政區域上劃為苗栗,但竹南人要逛街多半是到新竹逛街。我不是要實質碰觸區域劃分,但我希望新竹市要談區域整合時,提出文化新竹的概念。並不完全以國界或城市界線劃分。台灣人要看到這一點才行。
比如北台,比如說竹科跟機場關係密切,園區快遞從寶山路直接到桃園,包括物流的方向到上海,在科技文化、科技製程上,就是區域整合。理想中的區域整合,新竹發展硬體,南港發展軟體,桃園發展物流,崑山發展加工跟生產,這就是區域整合;事實上已存在,只是要浮現在人的意識層面上,討論如何增進人民福祉。也許某天會出現大中華聯盟的概念也不一定。那些都是願景,現在應該把人在做的事情,看政府行政人員可做到什麼對人有正面、有幫助的事情。
建立台灣的願景
台灣有競爭力,現在缺少的是願景,為什麼加值不能在台灣完成?卻以廉價價格在沒有加工情況下賣給加工者?台灣人為何沒錢或是放無薪假及被資遣的壓力?因為控制在別人手裡,但其實我們的規模已經存在。掌握物流跟創意,就不完全是代工者。
北台要成為科技首都,就必須整合。
當人民知道要整合與自己息息相關,官僚就必須去談判。做一個有效率的產業,產業就必須自己去調整。台灣現在的困境是除了經濟之外,人民沒有感覺、沒有希望、沒有人敢作夢,沒有自己的未來,只有依靠別人的未來。
我建議可以朝文化城市模式前進,不管是科技文化城市或是亞洲文化城市,透過幾個策略:
一、 文化城市進行城市對話
二、 文化多樣性
三、 不要太集中在城際、北台城市自己,但其實眼光應該往外看,不要忘記為何要跨城際合作,要找到自己的角色,台灣競爭 力是外向,應該看的是跨域際的合作。